产品

翅类

翅类

基因组选择技术小投入、高回报!

发布时间:2024-02-07 17:56:36 来源:翅类

  谈到基因组选择技术,2018年8月10日晚19:30,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在第24期“哈兽维科•猪兜讲坛”直播节目中表示,“猪基因组选择的应用愈来愈普遍,未来5年一定会成为常规育种技术。”

  事实上,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是目前我国生猪育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基因组选择技术为现阶段我国生猪育种提供了新的机遇。

  猪粮安天下,良种筑基石。种业是生猪生产发展的基础,遗传改良的作用巨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推动,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猪遗传育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基因组选择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提高我国生猪育种效率,值得大家探索、应用。跟随名家眼光,看清猪业前沿。在第24期“哈兽维科•猪兜讲坛”直播节目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将这一听起来似乎在“云端”的技术,讲得非常接地气。这一话题也吸引了养猪朋友们的关注,根据第三方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晚直播节目的观众达到7万多人次。

  近年我国种猪生产水平逐步提升,大规模场PSY平时能够达到23头,出栏活重从平均110公斤增长到124公斤多,同时,能够给大家提供优秀种猪的企业也不断增多。一些种猪企业在育种领域的坚持和作为,也得到了市场和消费的人的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品种改良功不可没。

  据王老师介绍,猪的育种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现有品种的选育提高。尽管我国猪的育种工作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仍存在比较大差距。“在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方面,基因组选择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王老师如是说。

  基因组选择,简单来讲就是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的基本过程,是先建立参考群体,参考群规模越大、准确性越高,主流观点认为参考群大于2000头或3000头,然后在选择群体中进行基因组选择。

  在王老师看来,基因组选择可以与现有评估体系很好地结合,促进选育目标性状的改变,优化性能测定方案,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

  基因组选择技术已被国际猪育种公司大范围的应用,而且经实践证明其可行而且优越。应用该技术能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可以不依赖表型信息进行早期选种,提早淘汰,还能够大大减少近交,因此,被视为我国生猪遗传改良的新机遇。大家认可是一回事,用于实践是另一回事。眼下,基因组选择技术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恐怕是怎么快速落地的问题。

  在互动环节,很多观众在直播前或直播中,通过视频连线、电话连线、猪兜交流群、猪兜直播微信群、节目直播平台等渠道,提出了很多有关问题,还有朋友提前发来了提问视频,节目直播平台更是互动、提问不间断,王老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地解答。

  有观众提问:我们种猪场使用的是传统的综合选择指数育种方法,如果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方法,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果育种方式完全转变为全基因组选择,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对此,王老师表示,对于一般的种猪场,如果构建了参考群,可以先看看现有种猪群中哪些个体有完善的性能测定数据,然后可以在后备猪的选留过程中,根据基因组育种值进行选种。现在大部分种猪场使用传统BLUP选择指数,要转变为使用基因组选择,如果该猪场未做参考群,能够正常的使用今年年底国家组建的参考群,那么明年能应用基因组选择技术;如果种猪场自己构建参考群,则差不多需要大概一年时间。

  王老师认为,基因组选择技术的投资回报比在1:4.4,投入小、回报高,具备快速落地的条件。而且,随着芯片价格大大下降,猪基因组选择的应用愈来愈普遍,未来5年一定会成为常规育种技术。

  坐而论道之后,更要起而行之。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当基因组选择成为常规育种技术,能给我国生猪育种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播节目尾声的微信答题抢红包活动作为保留节目延续至今,一直备受青睐。边学习、边抢红包,的确是一件乐事,这也是猪兜节目组对猪兜粉丝们长期以来持续关注节目的回馈。当然,最难得的还是养猪朋友们对王老师和本期节目内容的期待,再次感谢猪兜粉丝们的支持和厚爱。

  本期节目由《规模e猪》、猪兜TV、养猪第一网联合主办,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冠名,节目还得到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的全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畜牧大集网、中国执业兽医网、中国养猪网、中国动物保健、养猪信息网、赛尔传媒、猪e网、爱猪网、畜牧人(以上排名不分先后)等同行媒体的友情支持。

  按照惯例,本期节目在“规模e猪”微信公众平台、养猪第一网进行了同步直播,直播后观众还可继续回看讲课的详细内容,也可参阅《规模e猪》2018年第9期杂志。

  行文至此,要向大家预告:下一期“哈兽维科•猪兜讲坛”将在9月14日与大家再次见面,敬请锁定猪兜直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