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智慧工厂化海水养殖
发布时间:2024-04-01 05:34:47 来源:小九直播app下载安装免费/整鸡
编者按:“强天下者必胜于海”。海洋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充分调动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市场流通、对外开放等优势,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力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我国在海水养殖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有哪些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在海洋日到来之际,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海水养殖系列科普文章,欢迎关注。
工厂化养殖在水产业是一个新兴起的产业,是取代常见的传统生产方式的一种新型工业化水产养殖模式。
自从60年代初期日本开始做工厂化养鱼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设计工业化养鱼装置,但形成高效规模化生产是近三十年的事。它通过生物、物理及化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把水处理过程系统考虑,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
工厂化养殖的特点是生产的连续性、无季节性和主动控制性,其中主动控制环境和营养供给是工厂化养殖的核心。整个养殖系统要控制的因素非常多:一是水质量和温度可控,如水体循环、水体控温、水质监测、生物过滤、充气增氧、臭氧脱色等。保证水质量,就是保证养殖鱼健康的前提;二是饵料投喂可控,定时、定量科学投料,既能节省本金、又能保证水质不受剩余饲料污染;三是废物处理可控,如自动死鱼收集、污水处理后,来能把这些废物化为农田生物肥料利用,四是起捕自动分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有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少的特点。可摆脱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限制,是一种高密度、高单产、高投入、高效益的养殖方式。产品可像工业品一样可以不分季节、有计划地均衡上市,让百姓可以每时每刻享受喜爱的海鲜。
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前后,国内企业从德国、丹麦等国家引进一批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是做淡水罗非鱼、鳗鱼的工厂化养殖。然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投入高,其经济性受到了严重质疑,加上技术上的不成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一度进入了低谷。
1990年初,国内开始做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相关的科学与技术探讨研究,从早期摸索,到工艺、技术、装备的逐步研发与配套集成,最终实现产业化运行,这样的一个过程花费了30年。
我国成规模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以“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出现,这是中国工业化养鱼逐步创立的雏形。克服了养殖季节的限制以及突发恶劣天气的干扰,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单位水体养殖产量的大幅度提升,掀起了以大菱鲆、牙鲆等鲆鲽鱼类为代表的我国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
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国内第四次渔业产业浪潮的推动下,2007年-2013年,以鲆鲽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为代表,产业规模迅速由2万m2上升至50万m2,增长了25倍。在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推动下,2013年前后,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初具规模,大多分布在在北方沿海。
近年来,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养殖密度、养殖水质和养殖效果都有了明显提高。养殖的不只鱼类,还有更多样的品种,对虾、海参、鲍和贝类等品种的循环水养殖先后在我国获得成功。
国内外循环水养殖技术获得逐步发展,工艺设备一直在优化,逐步采用了纳米材料技术、生物膜快速培养技术、厌氧反硝化技术、自动投饵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我国渔业科技工作人员坚持自主研发中国特色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模式。通过不断对工艺设备更新换代和配套集成,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强化了生物安保和动物福利,养殖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循环水养殖配合生态综合尾水净化技术,实现了无废物生产和“零排放”。
我国渔业科技工作人员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水养殖技术体系,产业高质量发展初具规模。然而,在养殖微生态环境控制、养殖管理与投喂技术、水质自动检验测试与数字化管理、病害防控、节能降耗等方面还要一直完善和加强。
由于企业管理者因传统养殖理念的束缚,使相当一部分循环水养殖系统集约节约、高效安全的技术优势尚未充分的发挥。从设施装备上来看,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水处理精度、水处理效率、运转使用率及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上的水准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在这个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给水产养殖智慧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尽管面临种种问题和挑战,但与各类水产养殖生产模式相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能轻松实现生产效率最高、生态环境保持最佳、动物福利得到加强的目标,绿色、生态、循环、高效,代表着未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随着我们国家渔业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的逐步的提升,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将给循环水养殖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碳中和的进程逐渐加速,发展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的养殖模式在科学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经营管理方式、资源消耗等方面已经表现出种种局限性,而智慧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优势日益显现,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作者:刘雅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力勾绘农作物地块,快速完成耕地识别,工作效率相比人工作业提升数十倍。在他看来,我国在星上智能处理和地面遥感AI大模型技术上同步发力,推进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发展,太空中的卫星将慢慢的变“聪明”。
3月27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分析预测,融化的冰盖正在减缓地球的自转速度,以至于下一个闰秒将被推迟3年。论文作者之一、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Duncan Agnew说:“融冰足以使海平面上升,以至于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地球自转速度受到了影响。
在北京亦庄,每76秒就能有一台小米SU7下线日,小米汽车的价格“谜底”揭开,小米SU7提供九种颜色可供选择,售价21.59万起
胡新立表示,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讨生理性乳酸水平变化对机体代谢的意义,以及恶病质中骨骼肌萎缩与乳酸的直接关系。
近日,日本小林制药保健品事件持续发酵。小林制药此前表示,该公司的红曲原料中可能含有导致消费者出现肾功能不良状态的非预期成分。小林制药出产的红曲原料除用于自家生产保健品外,还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试验任务。2023年12月,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将三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记者2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即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已启用“冠状病毒网络”(CoViNet),以促进和协调全球的专业相关知识和能力,及早准确地检测、监测和评估新冠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其他可能新出现的冠状病毒。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根据结果得出,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这中间还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 上一篇: 西平县升级工厂化循环水系统探索水产养殖新模式
- 下一篇: 我县展开蛋鸡饲养场专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