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pg in /www/wwwroot/wftygzs.com/cache/template/d6a4/e984/4684c77d141f25d45de4.html on line 27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pg in /www/wwwroot/wftygzs.com/cache/template/d6a4/e984/4684c77d141f25d45de4.html on line 34
动态

动态

生物育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发布时间:2024-02-22 11:20:39 来源:动态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3月6日下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语气坚定。

  “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从始至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习的线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审议通过,到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点项目,再到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修改后的种子法第十二条增加了国家支持生物育种技术探讨研究的规定……

  顶层部署、未雨绸缪,近一年来,我国鼓励种业创新的政策频频出台,意在通过完善种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多主体协同发力、实现重点技术创新突破等,推动种业科技整体进步。

  “在粮食安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联组会上,习的话字字铿锵。

  “我国大宗农产品的品质尚难以满足国民经济生活发展需求,良种对产量、品质提升的潜力巨大。”6日下午的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发言时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快速推进和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点项目,对提升种子科技供给能力至关重要。”

  当前,全球农业生物技术迭代升级,生物育种竞争加剧。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推动着精准化、智能化、工厂化的种业科技革命。重大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驱动从AI到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正在以慢慢的变快的周期出现。

  “如关键核心技术原创不足、重大产品迭代升级滞后、生物育种创新活力不足等。生物育种组织体系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尚未形成。”万建民直言。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勇在调研情况中发现,我国农业生物育种设施平台分布在不同单位,规模小、力量散,大多习惯做“短平快”的工作,导致突破性创新品种少,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研究不够。

  “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要深化农业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们国家种业高水平发展。”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是我国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万建民建议,部署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提升生物育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快作物种源科技攻关、加强作物种源挖掘与创新利用,开展作物种业基础研究,联合上中下游不同育种单位开展良种联合攻关。特别要逐步强化自主品种的培育,把控种业的发展主动权。把产品研发从以产量为核心转向优质专用、抗病抗逆、资源高效、适宜轻简化、机械化的多元化发展,培育高端优质专用新产品,满足市场对多元化品种的需求。

  “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种业科技重大课题。”张勇建议,对种业科研创新需求来做全面梳理,按照轻重缓急,明确时序安排,聚焦种业中玉米、大豆、猪、牛等“卡脖子”品种,明确国家重大课题进行攻坚,整合多方资源、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科技突破带动面上创新发展,降低种业对外依存度,提高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王连香)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消息,铁路部门充分的利用路网扩充增长的运能,统筹客货运力安排,大力组织货运装车上量。2月,国家铁路发送货物29178万吨,同比增加309万吨;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7.1万车,同比增加2150车;11个铁路局集团公司货物发送量实现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 推进低碳转型确保能源安全 本报记者郭雪岩齐志明 习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绿色低碳是世界潮流,没有绿色低碳转型就没有未来可预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