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2 09:15:52 来源:动态
北京时间9月23日14时49分迎来秋分节气。《春秋繁露·阴阳收支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心,有着“不相上下”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方位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季降温快的特色,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分外严重。华北区域已开端耕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阔区域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预备油菜耕种。这种一年内涵同一块土地上栽培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技能,便是多熟栽培。
我国先民至迟从战国时期就已通过多熟栽培来进步复种指数,使地力得到充沛地使用。在战国时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轮作复种制就已在某些区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到使用;汉代中国北方的大大都土地都已实施轮作连种制,还呈现了混作、套种的方法;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南边区域呈现了再生稻、间作稻、轮作稻等多种形式的双季稻和稻麦轮作的二熟制,南边某些区域还在稻麦二熟的基础上加种春花,完成一年三熟,其时的间作技能已能熟练地照顾到各种作物的习性,使其相辅相成。
如元代《农桑辑要》中就有在桑树行间栽培禾稼的记载:“若种薥黍,其梢叶与桑等,如此丛杂,桑亦不茂。如种绿豆、黑豆、芝麻、瓜、芋,其桑郁茂;下一年叶增二三分”,这种技能合理地调配高矮作物,可以充沛的使用阳光和空气流通的空间。
多熟栽培是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的精华地点,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为进步土地使用率与单位面积产量做出了严重的奉献,缔造出稀有的以少量犁地养活大都人口的奇观。
封面新闻丨上升向好、成色十足、体现亮丽、殊为不易:2023中国经济“年报”发布